北京青年报:"市长不敢下河游泳"说明什么

2013年03月17日00:00  北京青年报

  一些地方采取“治河先治污,治污先治官,治官先治人”的铁腕措施,收到了很好的效果。这些举措抓住了问题的关键,应当在全国大力推广。只要政府官员在头脑中树立“环保先于GDP”的观念,严查各类环境违法行为,加大环境治理力度,就能让河流、湖泊适合游泳,还人民一片无垠蓝天。

  前几天,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加人大江苏代表团讨论时说,“现在网民检验湖泊水质的标准,是市长敢不敢跳下去游泳”。这句话引起了代表、委员的热议,也给了媒体生发选题的灵感。昨天,有广东媒体带着“敢不敢下河游泳”的问题,采访了10位在京参加全国“两会”的广东市长,有一半市长回答说,“敢啊!没问题!”显出了对当地水质的信心。另一半市长对部分水质受污染的现状直言不讳,提出了解决办法,并表态渴望早日能下河游泳。

  前一段时间,有些网民有感于当地河流污染严重,公开邀请当地市长下河游泳,亲身检验水质是否合格。此事经媒体曝光后,网上的主流民意对这一提议表示支持,并有更多的网民邀请地方主政官员下河游泳,以证河流无恙。习总书记提及“游泳测水质”,说明他已然注意到这条新闻,并且对环境污染问题多有关切。

  多年以来,高能耗、高排放工业企业一直在污染空气、河流和土壤,节能减排的目标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。近年来,身处大都市的居民对污染压城有了更深切的感受:天不再蓝,水不再绿,雾霾天气高频度出现,PM2.5指数屡屡爆表……所有这些都让大家感受到了环境污染之严重,再不出重拳治理,恐将危及全民的健康和生命。

  公众在关注污染问题,中央高层也在关注污染问题。微博在讨论水质问题,平面媒体也在报道水质问题。“市长敢不敢下河游泳”的话题引起强烈关注,一方面说明环境污染已成为民意关切的焦点,成了“两会”会场上无法绕开的问题;另一方面也说明,政府是遏制和治理环境问题的责任主体,公众热切地希望地方主政官员能够负起责来,将治污作为工作重点来抓。

  严格说起来,“能下河游泳”对于一地的环境要求而言并非很高的标准。在工业化之前漫长的农耕社会里,奔流在大地上的江河之水是清澈见底、取之可饮的。那个时候,不用担心化工废水排进河流,不用担心水中鱼虾身含有毒成分,每条河流都有丰富的馈赠给附近的乡民,所谓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”。如今,只是让市长们下河去游上一圈,就有不少市长不敢“以身犯险”,如果是让市长们直接饮用河里的水,恐怕再无一人敢于接招。在并非重工业大企业和高污染小企业集中地的广东,市长们尚且对河水如此“敬畏”,可想而知在一些能耗更严重、排放更失控的地区,河流湖泊遭到了怎样的重创。

  过去30年,中国经济高速发展,取得举世瞩目的傲人成就,也付出了惨重的环境代价。十八大报告提出,“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,融入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,努力建设美丽中国,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。”要实现这一目标,就需要调整经济结构,转变经济增长方式,节能减排,下大力气治理环境污染。要完成这个艰巨任务,政府部门必须切实负起责任。而且,不只是环保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,而应该将环境测评作为硬指标,纳入对各级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,作为官员升迁和贬谪的重要参考依据。

 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日前表示,他看到有些地方创造了很好的经验,“治河先治污,治污先治官,治官先治人”的铁腕措施,收到了很好的效果。这些举措抓住了问题的关键,应当在全国大力推广。只要政府官员在头脑中树立“环保先于GDP”的观念,严查各类环境违法行为,加大环境治理力度,就能让河流、湖泊适合游泳,还人民一片无垠蓝天。

  (原标题:“不少市长不敢下河游泳”说明什么)

分享到: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李克强任国务院总理 周强任最高法院长
  • 体育中超-恒大3-0舜天 国安争议红牌1-0武汉
  • 娱乐董洁海口陪王母 潘粤明谈子落泪
  • 财经发改委曾想第三方公布调油价:挨骂压力大
  • 科技起点风波看网络文学崛起:正版化或加快
  • 博客现实版《钦差大臣》幕后还有多少戏
  • 读书成败得失:辛亥革命功臣精英们的局限
  • 教育微博热传大学殡葬专业“最恐怖课程表”
  • 育儿我国手足口疫苗试验成功保护率达95%